我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工业产品设计系。大学期间由服装设计转为产品设计,产品设计主要是偏向于生活家居类小产品。
我大概是在去年快毕业的那段时间第一次从考研的同学那里了解到“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2018年6月底就决定报考这个专业。
7月到10月:7月刚刚来备考时的状态大概处于仅仅很想考“信息艺术设计”这个专业,但是根本不知道考试内容是什么,更不用说如何备考了。7月到10月基本都处于摸索的阶段,感觉迷茫,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学也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卷面,走了很多弯。所以现在回想那段过程,我主要有两点经验想跟你们分享,希望能对你们有一些帮助。
--第一,不要“闭门造车”。对于跨考交互设计方向的同学来说更应该是这样。接触陌生领域,学习新的知识,刚开始有些迷茫是正常的,但要多问、多看、多交流。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这样,但对我来说一个人自学还是比较难的,不但速度慢而且常常学得有点懵。
--第二,要“有的放矢”地备考。首先要对考什么,怎么备考有清楚的了解。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学习起来才会比较轻松。
11月初到12月底初试:我自己感觉这两个月进步最快、状态最好。因为前几个月较散漫,没有完全弄明白考什么、什么是好的卷面以及如何备考,所以最后几个月需要补上的东西、学习的东西很多,压力特别大,感觉非常累。所以一定要尽早复习、明确目标、让自己快一点进入状态,要不拖到最后几个月。
我在这段时间上过梦想的高分班和冲刺班,这两个班对我的两门专业课备考帮助非常大,现在我能考上也是因为当时有一个非常棒的学习氛围以及受到周边优秀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影响。因此在这里我想再次感谢那些曾经、帮助我的老师还有那些一起努力备考的同学!!!
如果其他科目薄弱或者备考时间太少,我不要在上花太多时间,因为每年被录取同学的也大多是60多分。如果只是想拿60多分,把最重要的几本书做好做精应该就行。但如果备考时间很充裕也是可以多花些时间的,毕竟分数考得越高越好。(PS.最好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安排)
单词:主要在扇贝上背单词。单词越早越好,暑假前就开始,如果有时间可以把扇贝上的单词本背两遍。
真题:我在做真题的时候主要是做阅读部分,遇到不懂的词会查出来,不明白的地方有时候会整段翻译出来。
每年的上机考试基本上都是根据题目要求设计一个手机app,并最终用ppt的形式呈现出来。今年的上机考题是“为出国旅行的游客设计一款翻译app”。
我认为上机考试最重要的两部分主要是app(目标用户、使用场景、痛点、需求、app界面等)和ppt。
首先是关于临摹的内容:我的方法是将app分成不同类别,在每一类别中挑选出一个到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app界面来临摹。因为一个app的界面总数多,所以临摹的时候要有取舍。
其次是关于临摹的方式:临摹app,只是像是不够的,而是要思考为什么这个界面布局是这样?各个界面之间是怎样的跳转关系?app的信息结构是什么?(PS.“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临摹app肯定少不了手机,因为有一些优质的app只有iOS版本所以我果断换成苹果手机。当然自己觉得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上机考试并没有iOS或,苹果与手机上的app界面设计规范是不一样的。)
PPT:ppt板式要尽早准备,可以多在Pinterest、behance等网站上寻找灵感。在ppt方面的2个小小的一、ppt板式要不断地优化(如果可以多拿给其他人看,多听一些别人的)二、ppt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要照搬某个模版,最好不要跟其他人太雷同)
APP:手机上的app(对我来说就类似于“历年考研英语真题”,是准备上机考试最好的学习材料)
书籍:《用户体验要素》、《交互设计沉思录》、《认识与设计》、《don’t make me think》等
手绘一般都是在一张2开纸上绘制,考试时长为3小时。手绘主要考查的是对新技术的了解、创新能力以及快速表现能力等。今年的初试手绘考题是“在科技馆中为小学生观众设计一款智能产品,在现场提供知识解答并与使用者进行互动交流”。
--首先是视觉。视觉我认为又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ppt以及手绘卷面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不是好看?有没有吸引力?人都是视觉动物,好看的卷面自然更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二是手绘卷面以及ppt给人的阅读体验,别人能不能轻松顺畅地阅读?会不会感觉杂乱无逻辑?(PS.想要有好的视觉效果以及顺畅的阅读体验需要在配色、文字及画面布局等多个方面进行精心设计。)
--其次是内容。当别人被你作品的漂亮外表吸引同时又能流畅阅读时,却发现“空有其表”没有好的想法与创意也是绝对不行的事情。所以想要提高绝不能仅仅于视觉效果,内容才是最为核心和重要的东西。但好的创意和想法在于长时间的积累,所以尽早在这个方面多多积累学习吧!平常多看、多思考,有空余时间也可以好好看会儿书。看过的书、思考过的东西多多少少会在你最终作品上留下点痕迹。
--最后是信息可视化。你有一个好的设计想法,但怎样在纸上表达出来?又如何将想法更快速地传达给他人?因为人的读图速度往往比读字速度要快得多,所以学会将信息用视觉化的元素表现出来也常重要的,而且图形化的表达不但简单易懂,同时还让卷面看上去更加有趣。
我相信如果在视觉、内容、信息可视化这三个方面都有一个很好的表现,就一定会在这门考试上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
(时间充裕的话可以看一些CHI、CSCW、ACHI以及HCII交互设计或者人机交互领域的文章)
我在“学习资料”方面的一个经验和教训是 “U盘、云盘里存再多你也不一定会看,看过你也不一定能理解,理解了你也不一定能运用!”
因此在搜集资料的时候不要只图心理安慰,即使存了几G的资料但自己认真看过的东西却很少是没有意义的,并且不断堆积的资料还会让人产生焦虑,大概就跟吃东西不消化一样让人感觉难受。
其次如何借鉴、吸收、运用资料中的东西也很重要。比如behance网站上的一个产品设计,你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呢?是排版、文字、配色、设计思、创意或者其他?如何来整理你搜集到的资料?又如何运用到考试当中呢?
我觉得无论在“上机”还是“手绘”考试当中都要非常注意的两点分别是“完成度”和“切题”,因为试卷是不是画完了以及有没有跑题是直接关乎过不过线的重要问题。但是即使这些点非常重要,在初试手绘的考场上还是有不少人最后的卷面看上去像是没有完成。(PS.监考老师在清点试卷的时候我有在旁边看)
比如在专业二手绘里面,对于速度慢的同学要先把最主要的东西画出来,次要的可以画得稍稍粗糙些,如果太追求完美主义,不分主次,比如把标题与产品同等来对待,想要面面俱到可能就会让自己面临画不完的风险(PS.我对于“完成”的一点点想法:一张试卷是不是画完了一种可能是真的画完了,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看上去画完了,因为毕竟是考试,只有3个小时,常常会有画不完的风险,如果最后还有些没画完,能不能通过某些方法让卷面看上去完成度更高一些呢?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比往年,今年复试多了一门笔试。复试笔试有四个考题方向,分别是造型设计、设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算法设计,考生可以任选其一作答,同时考试时长为4小时。今年“造型设计”的考题是“设计智能宠物造型”,需要画满2张对开纸。第一张纸需画出三种产品造型,并进行造型推敲,第二张纸需选择三个产品造型中的一个进行深入绘制,并画出人与产品的交互过程。今年“设计思维”的考题形式与产品设计方向的设计史考题形式有些相似,题目有区块链、极简主义、用户调研方法等等。
因为今年是第一年考,没有任何可供参考、借鉴的资料,所以复试备考的时候还是很迷茫的。最开始备考的时候我总是在选择“造型设计”或者选择“设计思维”这两个考题之间纠结,但最后我还是决定考“设计思维”。等真正到了考场,拿到试题卷后才发现试卷上的“设计思维”考题跟我预想的差距实在太大,如果选择“设计思维”胜算必定微乎其微,因此临时改变主意,决定考“造型设计”。但当时我既没有带铅笔、擦头、马克笔、勾线笔也没有带一张纸,所有的考试工具都是在考试的时候找同学借的,一张纸也是老师中途带我出去买的。这里真的要感谢闫同学和老师,没有她们的帮助我几乎不可能顺利完成考试。虽然最后复试笔试的分数挺好但整个考试过的只能用“惊险”两个字来形容了。因此我觉得你们在准备明年3或4月份的复试笔试时就可以尽量做两手准备,以防万一,如果在考场上觉得一个考题方向的题目比较陌生或者比较难还可以选择其他的考题方向,毕竟四个考题是可以任选其一的。
首先要明白自己的长处是什么?有些人绘画功底好,而有些人想得多、思维更发散,有些人思维更严谨,有些人则想法更有创意等等。发挥自己的长处,不一味模仿别人,你的作品才会独特。我相信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试卷才会更加打动阅卷老师,从而脱引而出吧!比如我自己在准备手绘考试的时候更偏向于“虚实结合”的交互形式,同时也更加注重人在交互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因为我本科学的是产品设计,所以这些方面我更加擅长、积累的东西更多、同时也更感兴趣。
对我来说最有用的方法,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擅长的东西、思考方式等等各方面都不相同。因此我的是尽早准备、多多尝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才能把自己最擅长、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老师!
考研就像长跑,一开始跑得最快的未必是最先到达终点的,而暂时的落后同样也不代表最后的失败。无论目前的基础是好或是薄弱,都不要骄傲自满或是灰心丧气,因为不到最后一刻没人知道最终的结果。对于今年考研的你们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一切都还有可能!虽然在接下来的备考过程中不总是那么轻松、顺利但也希望你们都能到最后!同时也希望你们最终能获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加油!!!
a型血女人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