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环艺设计> 文章内容

校园文创如何走出“闺阁”?

※发布时间:2017-11-6 19:11:5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原标题:校园文创如何走出“闺阁”?文\海南日报记者 侯赛 和那些仅仅让学生在校园里完成课业的

  和那些仅仅让学生在校园里完成课业的专业不同,高校艺术创意相关专业已经越来越迫切地需要把自己与市场在一起。我省刚刚举办的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第一次将大学生艺术实践工坊作为新项目纳入,教育主管部门前期周密筹划邀请了众多省内外艺术大师担当评委,省内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准备,正在试图让学生们提早习惯市场思维,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可能。

  高校文化创意作品如何变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校企如何互动,摩擦出教研与实践结合的火花?此次大学生艺术实践工坊展演活动,让学校、企业和教育主管部门都有收获。

  “这次展览的作品是在海南本土文化的融合中寻找再生营养,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中寻找的基因。”应邀作为评委之一的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江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

  在此次大学生艺术实践工坊展演活动现场,记者看到高科技AR与海洋艺术的融合、老船木的创意工艺品、3D打印的环艺模型、本土特色的文创衍生品……整个展厅涌动着一股创新创意的热潮,高校学生在创意中大量选用新材料,设计大胆新颖,做工精巧细致,不断刷新着观众的感官体验。

  在海南大学骑楼老船木实践工坊,记者注意到,不少创意品旁还竖立着小小的价签。海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唐丽春告诉记者,这里展出的每一件创意设计作品都出自在校学生之手。“我们希望能把学生的作品成产品,再把产品成商品。”唐丽春说,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艺术不是纯粹的天马行空,它也可以是实用的、也可以“很生活”。

  唐丽春介绍,海南大学艺术学院的课堂就是从“作业”到“产品”的过程。他们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项目化教学。学校从合作企业承接到项目后,带到课堂,直接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则按照项目方案或主题进行创意设计和后期制作。“老船长”就是海南大学的合作企业之一,双方已先后合作多款产品的设计。

  “把作业和项目揉合,避免了以往课堂作业的单一化,作业将不仅仅是一次实践训练。从作业中发现的优秀设计方案或作品,就可以推向市场,一举多得。”唐丽春表示。

  本次展演中,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游黎”主题设计也吸引了不少看客的眼光。指导老师刘文佳告诉记者,该校于2013年12月就创立了实践工坊,结合本土文化,推出创新型旅游产品以及系列地域性产品包装,已经孵化出24个创业项目。

  “实践工坊的形式,对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是一种触动。”刘文佳说,“实践工坊,让教与学都有了新的动力,学生的好创意、好作品能够迅速通过实践工坊的展示平台实现产品化,获得价值。”同时她也强调,盈利不是学校的目的,只是反促学生创作、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动力。如今,不少旅游企业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订制旅游商品。

  谈及学生设计作品市场的问题,此次展演评委之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王家锋认为,“目前展览的作品基本上都停留在设计的初级阶段,要想真正获得市场认可,都需要进行二次设计。”

  “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要让学生知道市场的现在和将来,准确了解整个项目的市场运作流程,搞清消费者、企业和用户的想法,打造出一些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用型产品。”王家锋认为,此次展演中的不少产品虽然已经体现出一定的实用性,但要想达到市场所提出的高实用性要求却还有一定差距,虽然一些产品基本体现了本土文化特色,但是很多产品主题不够鲜明。

  “比如,学生们做的小首饰,虽然精致漂亮,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不强,消费者不一定买账。再比如,有的同学设计的椰子灯,虽然选材本土化,但并没有鲜明的文化主题,有品位的消费者也很难认可。”王家峰认为。

  此外,海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张引认为,缺乏延展性和学术性,也是此次大学生实践工坊的一大缺憾。各大高校对艺术实践工坊的理解参差不齐,有的可能只把这次参展作为一次“短平快”的比赛来对待,缺乏后续动力,让参展的意义大打折扣。

  如何做到很好的校企融合?张引认为,首先要突破的一点就是高校引入工艺大师的聘用机制问题。其次,学校要打开大门,解决好学校和企业的利益分配问题。

  王家锋有同样的感触,高校需要更多的技术性导师,需要更多市场经验。他,我省应该组建一个艺术人才平台的专家委员会。在这个平台上,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比如通过一定的考核评价机制,工艺美术大师们可以进入这个平台,然后通过授课或者项目的方式进入高校传授实用技能,而学生们也可以成为富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工匠或美术大师的,在课堂外,跟着他们继续学习,甚至参与创业。”

  推荐:

  

关键词:模型环艺吧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