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顾名思义:将有关联的元素物理上相互靠近,视觉上形成一个整体;而无关联的元素物理上相互分开,视觉上呈现分割整体的效果,比如现实生活中常见的:
学校教室里的课桌摆放,这里可以理解为分别用到了对齐和分组的原则;对齐体现在横向和纵向的关系,目的是为了体现整齐、统一;而分组则体现在教室中的这条“过道”,它将教室中原本密集的座位分布划分为两个小区域,目的是增强教室整体的通透性、空间层次感,避免给人太过拥挤、密集的感受。(也有利于老师检查作业)
结合现实中的案例,在文字排版中,分组一样能起到很好的划分、切割、整合信息的作用,所谓分组实际上也是整合信息的过程,那么如何进行分组呢?下面举个例子:
左侧很明显,每一处文案信息都是均衡排布,也就是每条文案信息之间的间隔都相同,虽然运用了居中对齐的原则,但是整体给人的感觉还是有些过于紧凑、密集,这样会导致大大减弱整体文案信息的识别性和可读性,甚至会给用户形成一种厌倦感、不愿意阅读的现象;而右侧则是运用了分组原则,将一个完整的文案整体通过距离上的增大分成了两个小组,在视觉上给人的感受更加通透、减少了因信息太多而造成的感,而且信息的层次感也相对更加明显;那么分组应该注意些什么?举个例子:
通过上侧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分组原则在文字排版中的实用性很高,分组即留白,留出来的是文案的喘息空间、是停顿点、是设计的专业,我们还应该注意:
第一:分组即对信息的整合,除了物理关系,其文案的划分也很重要,当文案与文案之间的关联很强时,则可以将他们归为一组。
第二:设计中的文字排版要始终有分组的概念,具体分几组要试情况而定,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文字排版分组最少分为两组,目的是为了提升文案信息阅读的流畅性、以及避免造成感;而最多不要超过四组,目的是分组过多会给人一种松散、不够整体的感受!
第三:当文案信息太少且又要兼顾分组时,可以借助按钮、装饰元素、线条、形状等等用于体现文字排版的层次和分组。
分组对于层次感和整合信息都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借助对比原则进行更进一步的提升!
对比,可以理解为“视觉反差”,目的营造视觉感官上的变化,避免文字排版单调、主次关系不分明的现象出现;合理的运用对比原则,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文案排版层次感以及设计感!而对比原则也能起到很好的整合文案信息的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放大、加粗、变色等等,其实就是在强调对比的重要性,凸显主次变化;常用的体现对比的效果的手法有以下几种:
这些对比手法都可以用在文字排版中,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层次变化,可以用一种,也可以用多种,但是要兼顾信息的流畅性以及可读性,比如我们常说的,主文案要放大:就用到了大小对比的形式;重点文案加粗、变色:用到了颜色和粗细的对比形式;再比如在选择字体时给与主要文案以特殊的字体形式:则用到了形态的对比;还有一些游戏海报的设计中,大标题会做一些材质的区分等等,对比的目的是形成视觉反差,而视觉反差的目的则是让用户去注意那个与所有元素区别最大的视觉点,进而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而与此同时,层次的变化也得到了体现!
我们拿砌房子举例,如果只是把砖头、水泥、钢筋、木材堆在一起,那还是一堆杂物,但如果通过建筑工人把它们按照一定的架构建成房子,它们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整体,设计师要做的也是这样的事。
那么如何解决设计不够整体的问题呢?葱爷概括了5个增加设计整体性的技巧,不过这5个技巧主要针对的都是图片和图形元素,而非文字。具体如下:
当版面中相连元素在轮廓上形成互补时,感觉就像它们之间彼此有作用、互有影响,所以看起来会更自然一些。
例如在下图的作品中,标题部分与左下角、右上角这两个通人物在轮廓上都没有互补关系,这两个人物只是被机械地堆砌在标题周围,融合得比较生硬,所以该画面是不整体的。
调整之后的方案刻意把标题做了错位处理,使左下角和右上角形成两个可以刚好能融合两个元素的缺口,从而使这三个元素结合起来不再突兀。
统一是设计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指同一画面内的色彩、元素风格、字体要统一,比如主色和字体最好都不超过三种,元素的风格只能保持一种(混搭风格除外)。缺乏统一的画面不协调,自然也会显得不整体。
举个例子,在下面这款包装设计中,很明显小孩与其他元素的风格不一样。比如其他元素都没有描黑边,而小孩图形却描了很厚的黑边,牛奶飘带等元素是通过渐变方式来创造体积感,而小孩图形却是用比较硬的明暗色块强化体积感。所以我们可以感觉到小孩与整个画面有点格格不入,也就是不整体的表现。
有些人在做设计的时候喜欢把所有空白都填上元素,这么做不仅会造成画面拥挤不透气,还会使得画面很散。如果版面中的元素东一个西一个,像一盘散沙一样,那也会显得很不整体,因为画面的视觉不集中时,各元素之间也就很联起来。
正确的做法是把各元素集中排列,使各元素紧密相连,当然,个别元素也可以与“大部队”分散开来,创造出鲜明的稀疏对比,如下图。
除了通过移动元素使其集中起来,其实也还有另一个技巧可以达到此效果,即在元素之间增加一个元素把它们贯穿起来。比如在下图中,文字下方的元素就很散。
比如在下图的banner中,所有元素都集中在画面中间,但是感觉仍不整体,因为画面缺少主次之分,没有重点的画面就像没有将军的部队,会缺乏凝聚力。
所以在方案二中,人物被拉大了好几倍,装饰的圆圈图形也拉开了大小对比,使得人物部分成为视觉焦点,于是画面的整体性就加强了。
这一点其实主要体现于合成图中,合成就是将原本不是在一起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并尽量达到真实、整体的效果,而如果各元素之间没有过度,结合起来就会很假。
那过度在设计中具体指代什么呢?举个例子:下图是一张简单的合成海报,从图中可以看出云朵、天空、海水与背景明显没有融合成一体,下面的海草也没有融入大,这都是因为元素与元素的结合处缺乏过度。
所以要提空与背景接触地方的亮度,加强海草的明暗对比度,并且在水草下方增加了一层水波,目的都是为了让元素与元素之间的过渡更自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邵逸夫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