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业设计> 文章内容

北理工跨专业工业设计考研经验分享-新易设计坊

※发布时间:2017-4-16 12:25:4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初试总分374,英语80分,65分,快题101分,史论128分,校内调剂录取到艺术设计专业。虽然未完成最初的目标,但对于本科地质学的我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结果了。在半年多的复习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帮助,也从很多前辈的经验分享中获益良多,所以在这里希望以一篇经验分享把这份热心传递下去。我确实觉得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也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可谓一跌跌撞撞, 所以这里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教训,希望我的经历能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初试总分374,英语80分,65分,快题101分,史论128分,校内调剂录取到艺术设计专业。虽然未完成最初的目标,但对于本科地质学的我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结果了。在半年多的复习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帮助,也从很多前辈的经验分享中获益良多,所以在这里希望以一篇经验分享把这份热心传递下去。我确实觉得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也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可谓一跌跌撞撞, 所以这里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教训,希望我的经历能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英语成绩短期内不容易提高,所以有志于考研的同学一定要尽早开始,把基础打牢靠。我自己一直对英语十分感兴趣,成绩也比较好,同时我也希望进一步提高英语成绩,扩大优势。所以虽然我平均每天花在英语上的时间不算太多(大约两小时左右),但也一直没有把英语放在一边。

  对于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准备的同学,还是比较推荐把单词过几遍,在开始做真题前至少解决一半以上的生词。说实话考研英语文章本身的难度还不如小学语文阅读,出题人挖的坑也并不深,主要问题在于不理解单词和句子的意思,导致猜都无从下手。解决了单词和长难句之后,英语就攻克了大半。

  除去7月参加考研手绘班,我是从去年8月20号左右返校后开始正式复习的,感觉时间有限,所以没有专门背单词,而是直接开始做真题。我比较推崇把真题真正吃透,而不强调做了多少套,刷了多少遍。我先是直接做一遍真题,期间不查单词,包括翻译、作文都做;第二遍对照解析把题目中所有不懂的单词、句子全部搞懂,在原题上标注生词的意思;第三遍我会把卷子以较快的速度再过一遍,期间把之前标记的生词专门整理到笔记本上,把易混淆、意思相近、相反、同源等所有有关联、能引起联想的单词放在一起,并辅以例句,尽量避免孤立地记单词。

  一些同学主要做阅读,很少翻译和作文,虽然阅读是英语的重头,但做好翻译和作文同样可以提升阅读能力,并且还能避免短板,效果也不错。

  英语的真题十分重要,很多高分牛人甚至能并通篇翻译英语阅读文章,有志于拿高分的同学不妨参考一些英语大神更细致的经验分享。具体的操作方式因人而异,但一定要把真题吃透。

  八月份刚开始复习时,在没有看任何资料的前提下,我直接做了10年的选择真题,全部凭常识和课的积累,平均分大概30分左右。这个看似不错的开头导致我轻视了,并且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采用了不好的复习方法:我没有系统地学习大纲,而仅仅是对照肖秀荣的真题解析,把每道选择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过了几遍。后来开始做预测题时,选择题平均分仍然是30左右甚至还不到30分,这才意识到复习出了问题,开始反思:的真题和英语真题的用法不同,主要是用来“看”的,即体会出题人的意图、对不同知识点的考察方式,了解哪些知识点需要重点记忆而另一些知识点只要了解即可,而不是单纯不分重点地复习资料。真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只是全部内容的一小部分,零散而不成体系,况且已经考过的知识点再考的可能性并不大。比如某一年的选择题考了某一个重要会议,那么就要有意识地把相关的会议整理出来一同记忆,而不是只记这一个已经考过的知识点。

  于是我在最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结合一些网课中的考点分析,有侧重地把大纲完整地过了一遍,大致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这才勉强做到心中有数。

  至于分析题,我认为解题方法比背得好更重要。毕竟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背大纲这种方法性价比不高,况且很多时候即使背得很好也可能因为分析不出题目考察的是哪个知识点而无从下手或者答非所问。具体的方法各种复习资料中都有讲到,总之重点在于对题目的分析和知识点网络的架构。

  在四科中我的快题成绩是最差的。我小学时学过一段时间的素描,后来再没画过画,几乎是零基础。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还是基础不足,太少。在准备复试时,我通过跟其他同学的交流我发现我手绘的量实在是太少,其他同学远比我画得多,并且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有绘画基础,开始快题的时间也比较早。在这种情况下跨专业并且零基础的同学唯有通过大量才能在短时间内尽量缩短和本专业及有基础的同学间的差距。

  之前我一直有这样一种观念:时多画一些复杂的形体和产品,把难的画好了再画简单的就好画了。然而并非如此,所谓难画的,例如CG、汽车一类,只要花足够多的时间,足够有耐心,临摹出来乍一看总像那么回事,不是高手往往看不出其中透视、细节表达等方面的问题。长此以往,工设手绘中十分重要的透视、细节表达等等能力并没有得到,等到后期开始做快题真正自己设计产品时才发现越是简单的产品越考研手绘能力。

  此外,日常积累产品细节也十分重要,我自己快题时总是觉得自己的设计缺乏产品的真实感。后来通过观察别人的手绘和实际产品才发现即使是大造型十分简单的产品,还是有许多细节的,比如凹槽、分型线、R角等等,只有画好了所有这些细节,手绘才能有真实感。于是我在临考前几周才开始刻意积累细节,效果当然不够好。

  于是否参加考研班,我的是不论长期短期最好都参加一下。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短期内打下基础,避免去很多弯,回去后自己也有门。能力不错的同学也可以通过班了解一下别人的水平,避免出现闭门造车还感觉良好的情况。此外,恐怕大多数人也只有在班期间能做到每天十几个小时的手绘,所以不论之前水平如何,最后都能获得很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在班里可以认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的记忆力很一般,所以在复习史论时经一直是一边看书,一边在纸写刚才记忆的内容,有时抄写原句,有时加以总结,尽量以先理解后记忆,否则很容易前背后忘。比如在复习何人可的《工业设计史》时,我把几乎把书中所有的四、五十个知识点全部总结了一遍,总结的过程中并没有刻意,但总结好后已经记住了一大半。

  跟复习一样,阅读记忆史论参考书时一定要有侧重,否则很可能花了大量时间把书了一遍但记住的东西很少,我最初就花了近两个月时间把所有参考书了一遍,最后发现效果并不好。所以一定要形成知识架构,把知识点串成网络,通俗点说就是读书一定要看目录,看标题,对每个部分分别都讲了什么东西做到心中有数。比如许喜华的《工业设计概论》中,人化、物化、三大原则统领全篇,把这大原则搞清楚了,其他知识点会好记许多。

  网上所列的参考书多达十几本,全部记忆难度不小。我通过分析往年的真题,发现大多数题目出自许喜华的《工业设计概论》,何人可的《工业设计史》、孙远波的《人因工程基础与设计》、江湘芸的《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这四本书,所以就把复习重点放在了这四本书上,心理压力也减轻不少。但是北理的出题风格也在不断变化,依然要靠自己多总结、多反思。

  在复习阶段,本专业的课我几乎全部翘了。所以初试结束后的一个多月里几乎全花在上课和补各门课的作业上,期末复习得也格外认真,生怕挂掉。在寒假时才在家零星自学了一些犀牛建模教程,二月十五号左右离家去新易设计坊参加了复试培训班,虽然这时还没出成绩,我的想法是既然我已经铁了心要干设计这一行了,那么无论是为了复试还是以后的发展多学一些总是值得的。这一个月过得简直充实无比,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了作品集上,最后勉强赶出一份自己看得下去的作品集。我的是,我之前还是不够重视复试,以为只要年后报一个好的班就没问题。其实复试才是真正竞争的开始,一定要尽量早开始准备,人家本专业的同学本来就专业能力比我强,之前也有作品的积累,即使短期内死命准备,胜算也不见得多大。如果不是今年撞了大运,我本来是没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复习经验的。所以千万不要像我一样有侥幸心理,虽然复试中有各种自己控制不了的因素,但自己的部分一定要把功夫下够。

  此外,我认为虽然一份好的作品集至关重要,但还是不够。我之前就把时间都花在了作品集上,对复试中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准备不足。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此次复试面试中针对作品集的问题只有一两个,其他问题都是诸如“你对设计的理解”、“你认为目前设计的前沿有哪些”、“你本科的专业和设计有什么相通之处”等比较基本的问题,我虽然都有得说,但事后越想越觉得自己答得不全面、不深入。要想真正把这些问题答好,还得靠平时对设计的思考、对设计的关注以及课外阅读的积累。

  全国第一家由科幻电影制作人、汽车设计师、产品设计师、UI设计师、手绘大师组成的老师团队经验丰富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