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设计> 文章内容

相亲网站究竟靠谱吗?

※发布时间:2018-9-17 4:39:2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找不到对象不就这几个毛病吗?胆小害羞怕见人,从来没有被爱过,朋友圈子太窄……但是很遗憾,广告和现实是两码事。

  原因很简单,因为技术帮你找到的那个人,是两堆冰冷的数据的契合;算法再精准,也不能控制荷尔蒙,除非你对着房车就能。

  硬件条件包括身高、年龄、体重、收入状况等,这是注册网站时的必填信息。有过恋爱、相亲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些都是爱情开始的物理基础,说白了,有趣的灵魂到处都是,好看的皮囊、殷实的家境万里挑一。

  但是,硬件条件并不会决定你是否会爱一个人。在苏享茂和翟某的关系中,男方有钱,硬件条件优越,但翟某依然不爱他,婚姻自始自终都是为了钱。

  真正决定人感情的,其实是每个人独特的软件优势。当然相亲网站也会让你填一下,包括一些描述的词汇,如“正直”、“自己创业”、“喜欢摄影”、“乐观”、“憨厚”等等。至于这些主观词汇如何精准衡量一个人,那就见仁见智了。

  更复杂一点的,如一家相亲网站号称引入美国婚恋专家的模型,将个人划分为“表演者型”、“主任型”、“挑战者型”等等。

  扪心自问下,你会对着这些烂大街的标签动心吗?找对象又不是找工作,的事情,对着HR做就够了。

  其次,相亲网站不仅无助于帮你找对象,久而久之,甚至会让你养成“找对象如挑商品”的习惯,对爱的更迟钝,不客气地说,就是一场大型“爱情买卖”(relationshopping)。

  坦白讲,相亲网站是一个和爱情本身无关的市场隐喻,科学算培养每个用户快速浏览、筛选、剔除的“购物”习惯。相亲网站用户将潜在对象客体化、商品化,以利益最大化(外貌、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为指向,对其他人进行评估,同时也被别人评估,进而形成一种基于交换价值的虚假社交关系。

  在相亲网站上找对象,和父母在相亲角帮你看人,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硬性条件优先匹配。/视觉中国

  比如,系统按照你的兴趣“喜欢游泳”,向你推送了几十上百个“喜欢游泳”的人时,你还选得过来吗?

  选不过来。大多数人都在“这山看比那山高”的困扰中挑花了眼,总觉得下一个刷出来的人会更好。选项太多,人们往往会逃避做决定,而不是耗费大量精力去比较,分析每一个选项,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选择过载”,最终把自己的决断力削弱殆尽。

  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超市里有两个果酱品尝摊位,分别放置着6种和24种口味的果酱。虽然24种果酱可以吸引50%的消费者停下脚步,但他们在6种果酱的摊位前购买果酱的可能性比前者高十倍。

  相亲网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你面前有数不尽的果酱,认识一个陌生人成本变得极低,你只需动动鼠标,就能把第一眼看不上的人从眼前抹掉。

  这和线下寻找伴侣的过程正好相反,在相亲网站上,一切被算法,没有了情节和故事作为前奏,爱情也在快速消费中失去了悸动的心理过程。

  或许你可能要说,有些人上相亲网站,不想找爱情,只想找相貌出众,或者有钱的结婚对象,难道也不行吗?

  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做过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对比美国主流相亲网站千余名用户的个人介绍,和他们的实际资料后发现,有81%的用户在填写个人资料时。以女性用户为例,她们在个人资料里填写的体重平均比实际体重重8磅。

  2006年11月11日,上海鲁迅公园,众多单身白领男女参加某相亲网站举办的线下相亲大会。/视觉中国

  一方面,相亲网站只要求提供很少一部分个人信息,多数国内的相亲网站甚至都不是实名制。其次,相亲网站也没有能力验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线下的熟人圈子相比,线上的陌生人圈子里,根本没有认识你的熟人,能够彼此印证、谎言。突飞猛进的PS技术,功不可没。

  一项针对美国各大相亲网站的5000名用户的调查显示,尽管他们坦诚自己了,但只要不太夸张,稍微夸大自己的身高和收入,其实无所谓。单身用户在虚假繁荣的相亲网站上,建立一种陌生的默契,才能把游戏玩下去。

  谎言并不总是故意的。比如在苏享茂的案子中,据死者哥哥回忆,翟在相亲过程中,对苏享茂隐瞒了婚史。正是这段婚姻史使苏起了疑心,感觉自己和翟的前任一样,被了。

  事实上,因网上婚恋造成的诈骗事件在全世界都不胜枚举。据英国国家诈骗情报局(National Fraud Intelligence Bureau)统计,2016年因网上婚恋的人数达3889人,被骗金额3900万英镑。

  既然许多人都知道相亲网站无法帮你找到配偶,并且容易因为某种信息不对等而成为者,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上当呢?

  每个花钱上相亲网站的人,都会相信自己能找到这里对象,而且不会被骗,这就是所谓的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在各大相亲网站的醒目,通常展示着“终成眷侣”的人们的故事和照片。通过精妙的叙事,他们在感情上的“成功”和网站联系了起来。

  哪怕这些照片只代表了不到百分之一的用户,新的单身用户看到这些照片也会认为:连这些人都找到对象了,自己一定也能找到。

  相亲网站的目的根本不是想让你找到对象,如果每个用户都配对成功(虽然不太现实),它就可以关门大吉了。

  庆幸的是,目前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经达到2亿,全国独居人口超过15%,他们不止是父母的心头痛,更是相亲网站眼中的大钱袋。

  中国移动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规模已增长到34亿元,从阅读信息到各种层级的会员,乃至参加同城活动,少则每月几十元,多则可达上千元,一些私人定务的价格则可达万元。

  2010年6月,广州富豪征婚现场,自带算命大师看佳丽们的面相,手相,八字是否旺夫益子。/视觉中国

  想要持续从用户口袋中,至少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宣传相亲成功率来吸引新用户,二是想办法留住老用户。后一点至关重要,相亲网站很难产生用户粘性,号称拥有1.7亿用户的国内某大型相亲网站,多年前就曾爆出因用户粘性不足导致多名高管离职的新闻。

  全世界每年诞生1000多家新的相亲网站,但很多都早早夭折。在美国,相亲网站用户的活跃时间通常小于半年,还有很多带着好奇心注册上去看看就再也不用的人,都不能给网站带来真正的收益。

  想挣钱,一种解决方案是和联合做相亲节目,另一种方案是转作线下婚庆生意,但不是所有相亲网站都有这样的机会,不计其数的相亲网站只有靠不断地向低端用户推送不靠谱的匹配对象,以维持单身用户的。

  2006年11月11日,某相亲网站线下相亲活动中,喜欢这位女士的男士便可以争抢绣球得到联系方式。/视觉中国

  尽管国内几家大规模相亲网站都推出多种消费服务,用户想更进一步接触或获取资讯就要交钱,但买单的大众并不多。据调查,在中国,只有11%的人愿意购买线上相亲服务。

  从这数据也能看出,大多数单身者只是把相亲网站当做一种替代性方案,有碰运气的成分,心底里也并不觉得相亲网站十分值得信赖,““其实只是凑个热闹,遇到的人很难深交”。

  近些年,相亲网站为寻找突破口,倒是推出了许多线下付费服务,例如每人每年数万元的VIP服务,多花钱就能够找到合适的伴侣吗?是,又不是。

  根据英国财经时报的调查告诉我们,当相亲网站用户的月均花费在10000美元以上时,相亲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然而当月均花费在1000美元以下时,相亲网站会选择用不甚精准、但大量的配对把用户吊住,让他们连续花上好几个月的钱,美国相亲网站的用户平均活跃时间是6个月左右。最终,多数人会选择黯然离开这个网站。

  苏享茂曾是某相亲网站的VIP会员,享有“红娘”主动介绍对象给自己的。但据《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收取高额费用的VIP服务对双方信息审核却并不严格,除了身份证信息外,其它信息都不做硬性要求,也不会做进一步核实。

  线上服务线下化是这些相亲网站的趋势,免费用户在使用这些线下门店服务时会受到诸多,只有交了钱才能解除这些。

  更进一步说,苏和翟购买的VIP相亲服务本质上反映了相亲网站发展遇到了瓶颈。在线上付费项目推广不开,又无其它融资渠道的情况下,相亲网站开始大规模发展线下业务。

  它们像房产中介一样开始设提车选日子立线下门店,招徕用户来实体的空间见面,还有“红娘”作为中介从中撮合,反倒回到了前相亲网站时代——中间人说媒拉纤,见面相亲,再谈恋爱。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