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个学校的?”“南理工的。”在女生丁丁(化名)和陌生人之间常常有这样的对话,每当听到丁丁来自南理工,大家都会流露出赞许的眼光。的确,南理工的录取分高,理工类专业都很强势,但丁丁却不是理工类专业的一员。从小学习绘画的丁丁上的是南理工唯一的一个需要参加艺考的专业——艺术设计专业。不过,入学之后的种种尴尬与不适,让她一次次感到有感。近日,丁丁将自己的发到了网上,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共鸣……
丁丁是个勤奋的女孩,刚一进校,她就想着扎进画室,再练一练基本功。可等待她的却是东区平房中的两间阴冷的房间,这里被称作画室。但画室没有石膏像,如果要上课,得找老师批条子,再交押金,并且要注明损坏赔偿。除了上课,基本上能在画室呆的机会很少,因为太晚了要关门,而且其他班需要用到画室时,也得让出来。
因为没有相对固定的画室,校园里常常出现一群狼狈的身影,在上课前一手拎着电脑,一手拎着颜料,还要夹着画夹从宿舍走10多分钟到画室,抑或是另几个匆忙的身影,小心地捧着大大的石膏像从资料室画室……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结束大一的学习,丁丁和同学们主要的精力放在创作上了。没想到,新的问题又来了。因为画图需要大且平整的工作台,但有这样台子的教室不多,还得提前申请。
“有一回,需要借一个工作室来做设计,老师帮大家申请开了模型室。可模型室早上八点半开门,下午六点锁门,午间也要锁门。晚上不开,周末不开。早上同学们刚到,摊开草图,整好材料,铺好卡纸,刚把图理出一点头绪,中午了。下午来到,刚贴了一个面,整出一个角,又该关门了。”丁丁说,大家只好拿回宿舍画,在水池上铺上画板做桌子。
一个宿舍住四个人,宿舍里一人都有一张小桌子,但那样的桌子根本没办法搞创作。“你以为我们愿意每每作业时就趴在宿舍的小台灯下,还先得把桌上东西清扫一空,再要时不时的把作业拿去光线好的地方拍个照,再折回来倒进电脑。好多次我的电脑都是在我的脚下放着,要看图片就趴到地上看一眼,再起身回到桌面上来。”
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作品,很大很漂亮,大家都很喜欢,可学校没有展厅可以放,自己也没有画室可以放。“我们的要求不高,如果学校有一个大教室给大家用四年,不用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有个大窗户,自然天光,几张大大的平面桌子就可以。”
“搞笑的是,我们上一次文字设计课,班里几个同学借到的书居然是一模一样的。”丁丁说这话时带着苦笑。丁丁数过,学校两个图书馆里,与艺术设计相关的书架只有三个,而且这么少量的书,竟然还有不少是“双胞胎”甚至“多胞胎”。
在熟悉了校园之后,大家发现,老图书馆一楼不错,108室有些很不错的。这也是大家认为理工大里稍微能与当代艺术接轨的地方了。不过一定要早去,否则就只能看着那些满桌铺开的数理化课本,然后对着书架上的《VISION》叹气吧。
虽然学校的图书馆足够大,但丁丁更多的时候要去书店或是去南图寻找自己需要的。丁丁和同学也很喜欢到南艺去找感觉。“附近的书店可以买到需要的书,走在校园里那种人文让灵感常常蹦出来!”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不是异类,我们只是和你们学习的专业方向不同罢了,而且,我们在一个这样的学校中,举步维艰。”前不久,丁丁在网上写下了自己学习在理工科院校的尴尬。“有人说艺设的人从来不上自习。是啊,我们去自习室干什么?扛着画板,带着纸笔,抱着参考书,去四工?在巴掌大的桌子上?然后还要接受周围同学的注目礼?”有时院里其他专业的学生也会来找他们帮忙设计东西,大家都很热情很尽心,但忙完之后,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又疏远了。“我们始终显得像一个特殊的小群体。”丁丁说,在网上写下那段文字,也是希望能得到一些改变,得到一些理解,希望大学四年多留下些美好的回忆。“在理工类院校,缺少艺术氛围,但希望我们可以给学校带来一些艺术的气息,理工类的学生也需要艺术。”丁丁觉得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与理工类的学生们显得格格不入,也缺少艺术氛围,她甚至自嘲是“边缘人”。
文章三天内就有1000多的点击量,一些毕业的师兄师姐也上网支持她。“有的时候真的很无奈,面对这样的大,我们改变不了什么只有适应。加油吧!争取在有限的创造出让学校信服的。境遇就会有所改变了吧!”这是同专业的学生给的鼓励。而另一位学生也有同感。“在南理工学外语也是这个感觉……不过搞艺术的和搞文学的也许本身就需要另类一点,加油!”
丁丁说,自己所学的艺术设计专业归属于南理工著名的机械工程学院,是2003年才开始招生的新专业,一切都在完善中,也许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
高考已经是四年前的事了,胡旻(化名)一直在懊恼:“要是多考点,就不会被调剂到这个专业了。”胡旻学的是理工科,当初报考南京的这所高校,一心就想上学校的信息工程专业,这是学校的强势专业。可就差那么几分,他被调剂到了电视新闻专业,一所偏理工科院校里的文科专业。
“进了学校之后,感觉就不太对了。”胡旻告诉记者,学校里至少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学生都是学理工科的,他们这些学文科的,总觉得和别人不搭调。“别人问我,我都不好意思说,在全校那么多院系中,我们是个小院,微不足道。”学校里一场接一场的学术报告,也都是他看不懂也听不明白的理工科知识。在科技竞赛中亮相的,也都是其他院的学生,压根没他们的份。时间久了,他总感觉自己似乎“低人一等”。
就业临近,这种差距感更为明显。“学校那些工科专业都是供不应求的。”胡旻的语气中透露着嫉妒,老师刚刚发了就业协议书,一些工程队、科技公司就呼啦啦地赶来招人了,有的单位居然还请毕业生吃饭。这在他的眼中,都是不可思议的。“我几乎每天都上招聘信息的网站,但很少能找到对口的。”他告诉记者,在找寻职位时,他都是将“电视新闻”直接打进搜索框,但最终显示出来的职位永远是那么点儿,很少能看到新增的。好不容易,在一场招聘会上,他发现了一家广告公司招聘电视新闻专业,兴冲冲地投递简历,却被招聘人员浇灭了他的热情,“你们学校有电视新闻专业啊?我们没听说过嘛,是不是自考或者成考?”
胡旻至今还在职场徘徊,对学校这样的专业设置他多少有些不满,“真是属猪的最佳配偶不明白,专业特色这么明显的高校,干吗要开设这些偏文科的专业呢?”(记者黄艳谢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