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设计学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逗号”于6月18日落下帷幕,自展出以来,得到了来自的高度评价。
本届毕业设计作品展涵盖了产品设计、设计两个本科专业,以及设计艺术学硕士,共计69位同学的55件作品。
造纸术:《天工开物》中指出以竹造纸的五道工序: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烘干。
活字印刷术:《梦溪笔谈》不仅记载了造活字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还记载了许多细节,当时话字印刷已有明确的分工,“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当时字库的检字法为按读音分别查找,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字库中每个字都有数个,常用字更多。
敬惜字纸文化:《燕京旧俗志》记载:“污践字纸,即系孔圣,极重,倘敢不惜字纸,几乎与,不孝父母同科罪。”于是,就出现了勸卜敬惜字纸的善书,也就是所谓“惜字功律”。
设计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从中国四大发明的造纸术这一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联想到当今快节奏工作、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用完即扔、短时间发挥价值的纸张浪费问题,从可持续设计和生态、环保入手,利用新出现的油墨专利技术,设计出一款除墨器,通过除墨处理、回收,来实现纸张的重复利用,用陈教授的话说,这体现出的是对人类的大爱。
设计师现场进行了废旧纸张的除墨演示,效果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陈望衡教授认为该设计立意高远,实现了功能,是No.1的设计。据悉,从内部结构设计、零部件的装配、电子电板的调试、软件编程都由设计师亲自主导完成,体现了设计师超强的leadership能力,该作品已经同步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在医疗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西医的高新医疗设备日益强大,中国传统中医诊断面临疗效慢、疗程周期长、老中医人数稀缺、门诊紧张等众多阻碍中医发展的问题。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型传感器和模拟器等硬件技术被引入医疗领域,为传统中医注入现代化的血液,推动传统中医诊断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发展。
中医医生与患者(25岁到60岁的成年人,能主观结合多种渠道对产品提供的信息进行参考和考量。)
Pulsensor 远程把脉仪器通过传感器和模拟技术,在医生和患者之间传递脉搏和指法的“触感”,在掌控身体健康状况的同时,给予用户新的脉诊方式和方便、轻松的就诊体验。
Pulsensor 远程把脉仪改变传统“面对面式”的中医问诊形式,将医生病的距离拉远,再利用物联网技术将二者衔接起来,减少在医院排队等待和外出不便等问题带来的资源浪费。通过采集患者的脉搏数据,医生可以对用户脉搏进行反复推敲和研究,辅助并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帮助医生积累经验。
设计师以自身和家人看中医的经历出发,为了解决中医诊脉程序和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的问题,以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作为切入点,医患可通过手机APP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传感器在医患两者的设备上实时传递患者的脉搏和医生把脉的指法,从而实现远程的把脉。
设计师自行设计、安装传感器,编写软件程序和手机app系统,融入了大数据分析功能,医生可以对患者过往的诊疗情况和自己每日的诊断病人数通过app进行网上管理,并结合一段时间的脉诊数据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和病情预测。该设计尽管仍处于原型机状态,但设计师的问题发现意识和高度整合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这对中华传统中医的科学化推广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陈望衡教授说道,设计师了一份对人的责任感、对生命的责任感,这份责任感不仅是源于对工作的热爱和负责,更是源于对人、生活和生命的热爱。陈教授还对设计师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传统中医是中国的精粹,其理论多元、丰富且复杂,推动传统中医的科学化发展还需要在技术和理论上进行完善,不仅要让中医在我们生活中更加普及,还要把中医推向国际化,在国际医疗体系中立足。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在全球数量不断增加,且呈年轻化的趋势。生活中大多是中老年人患糖尿病,极少有人关注和了解儿童糖尿病。
儿童一旦患病,则是终身慢性病。患病时间长,治疗难度大,患者和家庭都有巨大的压力。儿童一般属于I型糖尿病,也叫胰岛素依赖型,需要每天检测血糖和注射胰岛素。
本设计在于将无意识和有意识融入儿童糖尿病医疗产品设计中,给予儿童无意识的轻松愉悦的治疗氛围,并使孩子有意识的正视自己的病情。无创技术的引入和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和操作方式,充分关注儿童的需求,满足本身功能外,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陈望衡老教授评价这是一件非常有爱心的作品。心中有爱的人才能做出这样的设计。从家中有长辈患糖尿病思考到所有的糖尿病儿童患者,这是对家人的关心上升到一个容易被大众忽略的群体身上,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选题,是一件真正站在儿童角度思考设计的作品。站在设计师的角度去呼吁社会去关注糖尿病儿童,是一件非常有爱的事情。
苒是“艹”与“再”的组合,可理解为再生资源对的,与本产品设计相一致。养猫之人常自嘲为“铲屎官”,因为猫有在固定区域排泄的习惯,而现在最多的方法是训练猫使用猫砂盆,然后人为将砂盆中猫砂裹挟的排泄物铲除丢弃。
如果使用自动猫厕所,并在猫厕所中整合装置,将猫排泄物为其他物品,那么一方面可以省去清理猫排泄物的时间和精力,一方面也解决了猫排泄物的处理问题。
本产品即是一款采用全自动清理排泄物及排泄物收集的方式,辅以将排泄物发酵处理成肥料的组件的全自动猫厕所,属牛的今年多大在解决排泄物清理问题的同时,赋予其再利用的价值;同时加入了植植的组件和肥料回收反馈的系统设计,使产品结果达到可持续发展。
陈望衡老师,对作品“基于可持续的全自动猫厕所设计”进行了特别点评。本作品可自动清理猫排泄物,并将其发酵制成肥料,再增加植植的模块和肥料回收的机构,以此建立一个生态友好的可持续系统。
陈望衡教授在美学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对我作品中传达出的友好和可持续系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他提出,产品设计不仅在于设计一个产品,还有产品所表现出的人文关怀,关怀。陈教授同时表示,该产品是解决了“生活的小问题,生态的大问题”,并题字“生活无小事,解决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小麻烦,都是大贡献!”
骨头是人类社会形成最初时产生的最早的首饰,而鱼有着去芜存精、年年有余、浪漫,无穷无尽的幻想、诗情画意等内涵。
鱼骨系列珠宝设计以“鱼跃龙门”的故事为背景,提炼出鱼骨这一元素,融入自己的抽象几何风格,使得“鱼骨”系列珠宝首饰设计有野性的风情、的传奇、感性的视觉与的内在。
“鱼骨”系列珠宝采用的材质主要有琅、18K金、925银、滴胶、珍珠、不透明蓝宝等,主要工艺是内填琅,我想诠释其时尚(FASHION)、臆想(IMAGINARY)、悦目(SIGHTLY)、谐调(HARMONIOUS)的设计内涵。
珠宝是自命不凡的浓缩的艺术,是一种生活品质与个性的象征。我在进行珠宝首饰设计的时候,用到的所有图腾或符号,都赋予其情节与意义。并用抽象几何符号把要表达的情绪、散发的美感与故事的本质浓缩在这象征着的一整个系列的珠宝之中。
金鱼,龙门上下渴望一跃成龙的栖息者,在此披上传统与奇思妙想的色彩。这枚戒指上如同琉璃般的绿色琅,隐喻鱼鳞。其通透的层次感与精美的螺旋结构交织,折射出变幻的色调与光感。重现了金鱼自然生动的形态。
是为龙系列中戒指的变化款。通过夸张与镂空的手法,将金鱼眼睛四周,色调深浅浓淡的渐变变化,全都汇集在这枚胸针上。 突出琅塑造色彩与立体的非凡工艺,赋予了设计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逍遥人生态度。
本作品为武汉大学樱园食堂,意将原本的功能单一的食堂以大学生活动中心成为一个集、展示、售卖、体验、办公、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艺术文创中心。
设计者希望通过这个设计能保留大结构,重构内部空间,建筑遗产的同时实现场所再利用,力求给人们带来美好记忆与历史体验,重塑八十余载的光阴岁月,并赋予新生的武大老建筑以文脉传承的价值。作品取名为“珞·家”,愿每一个珞珈人都能在此找到共鸣与温暖。
东湖之滨,珞珈山上,绿树成荫,百年文脉,设计者从中选取四种元素分别是水、山、树和文化,把他们融入到空间和界面中进行设计,以此赋予新生的武大老建筑以文脉传承的价值。
危光博物馆是在现代中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现状下,为了向人们宣传光污染的危害应运而生的一个艺术展馆。
整个展馆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外部主要为绿地和休息展览广场,内部为展览区域主要分为四个区域讲述一个关于光的故事。
在整个展馆中,我们采用大量的新兴材料包括自发光材质、低反射率PVC面板以及各种新式节约能源性材料,同时在之内加入了大量的智能化系统提供了一个管理高效、安全舒适的建筑体系,充分满足了展览的要求。
在智能化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智能化系统是未来系统化管理建筑的发展方向。通过智能化系统做到了节约建筑能源,高效管理建筑和快速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的高度。
在智能化系统下,将各种繁琐的事物交予智能系统处理,将建筑物展览的主题性极大地提升了,使得人们对于参观展览馆的目的性更加单纯。同时也提高了展览的传到性,提高用户对展览的深刻印象同时也可以让用户参与到展览的互动中提高用户参与度。
我们可以看到智能化是公共空间建筑的未来,智能化的应用提高了公共空间中公共性的特质,并且解决了在公共空间中公共性的各种问题,也达到了节约能源的效果。
同时智能化系统在公共空间系统化特征中应运而生,强化了公共空间中高新技术化的特点。并且将公共空间中的信息化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而且在智能化的运用中公共空间独特的多元化特性也没有被淡化,智能设备接入系统更加完善了公共空间中个人的,让个人有更的选择和控制权。将公共空间中赋予个人的约束剥离,深化了新世纪中用户体验功能。
智能化设备接入智能系统是一个也是一场,一场个人意识和约束的战斗。智能化设备接入系统将打开一场智能化的大门。我们知道智能化的优势,也能看到智能化终将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公共空间作为每个人处于的最长时间的空间,智能化的必将如摧枯拉朽一般将公共空间中原有的压抑一扫而空,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终将带领我们未来。
方案名称是适老育幼的社区活动中心设计,武汉一棉工业遗址。我们的主题是适老育幼的空间再生设计。适老育幼这一概念国内外正在进行新的尝试,缘起于荷兰的一家养老院,他们将院内多余的房间免费租给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前提是学生必须每个月花30个小时陪护养老院的老人。
这段时间他们陪老人散步、骑车、阅读、玩电脑、涂鸦,很快死气沉沉的养老院发生了改变。美国西雅图的一家代际学习中心,每周5天让孩子们走进养老院,和爷爷奶奶们手牵手,一起做饭、吃饭、做手工、画画、游戏、跳舞、聊天,老人个个变得神采飞扬。
场地位于龟山脚下临近道的一座长近59m,宽16m,高8m的废旧厂房。该区域人口以工厂职工为主,通过对社区人口结构和老人小孩活动方式的抽样访问调查分析发现,该社区缺少较为安全的公共活动场所,老人及小孩的社交需求和娱乐休闲需求得不到满足。
我们对老幼活动需求进行整合和重新布局,将功能区域分为适老化的独享空间、趣味化的幼教空间、老幼共处的互动空间三种类型。将原本单一规则狭小的长条形空间成纵向联系的空间,将原本二层空间成高低错落的空间,使这座废弃房屋变成“武汉一棉”社区老人和儿童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公共场所,激发空间活力,激活周边,优化生活质量。
该组作品是在安徽省绩溪县仁里村内,对一个徽派古祠堂进行的室内设计。该村落作为对外的旅游景区,由于缺少可供休憩参观的公共活动交流空间,对比其他徽派旅游村落该地鲜少游人踏足,为了增加一个可以提供给村民、附近居民以及游客活动的区域,应当地回收老建筑开发的要求,我们对其中一个废旧闲置老祠堂进行了室内设计。设计时从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特点中中,提取了砖墙与瓦片的元素,简化为方形以及半圆形。
由于当地山水环绕风景秀丽,为了突出该村落特点,在对该祠堂进行时较多用到山水元素。该祠堂为三进式祠堂,其中前进被为参观区域,保留原史图书的同时也加入了新的书籍,还设置了文创产品售卖区域。旨在该祠堂后,将其功能变为集旅游参观、落座品茶、休憩、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公共交流活动空间。
当我们想到要做一套别墅时,脑海里冒出来的第一个方案是水边的成套别墅,于是我们有了这个以海螺为灵感的别墅方案。在绘制草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别墅的雏形像极了太极图中的一半,于是我们从海螺的基础上延伸,初步形成了做两栋相对别墅,临水而建,形似太极图的初步方案。
从地理角度上来说,临水而建的别墅能够有更好的视野和风景,能更好的亲近自然,而水的大比热容可以让别墅有冬暖夏凉的体感效果,让居住者更好的感受到生命之母——水的触觉。
为了与自然更好的融为一体,我们在商讨园林方案时,决定以自然界的植物为主,就地取材,不本身的植被,让水与生物共生共息。这样,在水与植物的包裹下,两栋别墅就像掉落在水边的两颗海螺,在森林的包裹中,在水浪的拍打下,呈现出未来感与大自然的融合。
在别墅外观的选择方面,我们选择做未来感十足的异形外观,三层螺旋状的体块构成了别墅的整体外形,颜色上采用更后现代的浅配色使色调统一,用反光的材料让别墅本身能更好的融入。在外形上,我们借鉴了扎哈哈迪德的结构主义思想,让整个外形有着复杂的变化,但是又在复杂中存在有序和统一,从而表现未来和智能的主题。
本届产品设计专业的作品,以人的生活方式研究为基础,结合新材料、新技术与新工艺,围绕健康医疗、绿色出行、智能家居、高端装备、文化创意等主题,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之旅。
此次设计专业的作品,有些结合了传统工艺,有些承载了现代生活,不乏将未来科技、艺术与人类居住空间相融合的大胆尝试。这些作品所反映的,是年轻学子们在当下这个充满变革和机遇的大时代中对于创造力的理解,所呈现的,是他们数年专业学习的收获与实践,更是他们回报学校与社会的用心尝试。
珞珞没办法将所有优秀的毕业设计一一展现给大家,不过这里还有一组展品摄影,一起跟着珞珞去看看吧~
毕业设计展览2017年6月2日开始,持续至6月18日,6月6日开幕式期间,武汉大学美学专家、二级教授陈望衡老先生到场观展,现场展示的设计作品给陈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教授长期关注美学和生态文明研究,从设计的视角研究美学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被认为是中国艺术设计美学、科技美学、美学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陈望衡教授对现场的优秀展品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现场为学生题字,寄语这些即将踏出校门的优秀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