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冬,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在土地“大包干”责任书上摁下了18个红。这一“摁”,成了中国农村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掀开了中国的序幕。
2018年1月,职业学院收到来自四十亩滩村的信,挽留扶贫两年届满的孙国亮继续驻村扶贫,18名群众摁下了18个红。这一“摁 ”,把孙国亮“摁”在了四十亩滩, 成为他脱贫攻坚征程上的一座“加油站”。
四十亩滩,地处太行北麓,是省阳原县的一个贫困小山村。全村132户,有63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不到两亩地,一年一季种玉米,2015年人均收入不到2600元。
2016年2月,村里来了扶贫工作队,职业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孙国亮带队驻村,任四十亩滩第一。
四十亩滩村资源匮乏,种植结构单一,增收渠道少,长期以来村民发展动力不足,“蹲墙根,晒太阳,等着送小康”。孙国亮驻村伊始,带领两委干部走遍了全村的每家每户,坐在炕头与村民促膝谈心,寻计问策;开动大喇叭,制作宣传板,宣讲扶贫政策;带领村干部、村民代表到、等11个县市参观学习,开拓视野。经过孙国亮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心眼儿“活泛”起来。
春节过后,孙国亮召开村民大会,成立以贫困户为主的合作社,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打造扶贫产业,摘“穷帽”、拔“穷根”,让村民“土地流转得租金、大棚打工挣薪金、产业盈利分红金”,在口挣钱。建设大棚启动资金不够,孙国亮请求学院支持,动员同事捐助,利用政策贷款,但仍有三四十万缺口。万般无奈,孙国亮妻子了儿子上大学的生活费6万元,岳父闻讯拿出自己10万元养老钱。
孙国亮垫资扶贫,倾其所有,了干部群众。村支书杨兆秀,工作队员韩涛、周涵,以及前前后后十几户村民,这个万二八千,那个三万两万,七拼八凑,借借还还,孙国亮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这些年“众筹”过的40多万元,有的至今还没还上。
2017年1月25日,四十亩滩响起了鞭炮声,成立不到一年的蔬菜合作社首次分红。79个贫困户每户分得红利200元,23个贫困户拿到土地流转金3.1万元,27个贫困户中的38人在合作社挣得薪金7万元,孙国亮和乡亲们“三金”梦想成线多万,全村年人均收入突破8000元,6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四十亩滩摘掉了“贫困帽”。
驻村四年来,孙国亮不忘初心,牢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员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线年,孙国亮被评为省“扶贫脱贫优秀驻村第一”,2017年他带领的工作队被评为省“扶贫脱贫先进驻村工作队”,2018年孙国亮入选“榜”,2019年被授予省“燕赵楷模·时代新人”荣誉称号。
“脱贫只是开始,巩固脱贫攻坚,确保脱贫人员不返贫任重道远。”孙国亮以更大的热情谋划全村的发展大计:大棚蔬菜向有机、无公害发展,柴鸡养殖、光伏发电多种产业模式同步发展,利用“一面山、三面水”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培养脱贫防贫带头人,为四十亩滩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在这间屋子,确定了发展大棚蔬菜产业项目,让村民“土地流转得租金、大棚打工挣薪金、产业盈利分红金”。孙国亮与村杨兆秀经常在此研究工作。
扑下身子,身先士卒,孙国亮总是在最脏最累的地方。2018年8月5日下午,与菜农一起栽种西兰花。
每天第一个来到村口,安排社员们的活计,然后带领大家下地干活。拍摄于2019年8月10日04:38。
装车卸车是个体力活,孙国亮却舍不得雇个壮劳力。他说,我来干,少雇一个人,省出来的钱就是合作社的收益。
垫资扶贫,倾其所有,孙国亮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借过的40多万元。这些钱,有的至今还没有还上。
我并不知道村民杨生荣老人是个哑巴,当我向他打问孙国亮的情况时,他在地上写下了“孙国亮”几个字。
受孙国亮扶贫事迹,县等单位以及孙国亮的学生、公司老板纷纷捐款捐物。警院63名与四十亩滩村的63个贫困户建立了长期帮扶关系。
孙国亮上大学的儿子从勤工俭学收入中每月资助中学生杨镇林100元已有三年。杨镇林家是贫困户,父亲在外打工,母亲梅是合作社社员。这是他们两家的合影。
受国家扶贫办委托,中国农大专家组来四十亩滩总结脱贫经验,认为孙国亮是“积极向上、倾其所有、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脱贫攻坚带头人”。
四年寒暑,两度扶贫,孙国亮不忘初心,牢记,带领乡亲们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好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员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真挚情怀。
“脱贫只是开始,巩固脱贫攻坚,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任重道远。”孙国亮以更大的热情谋划着全村的发展大计。
刘亚军,,全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辛集市摄影家协会副。2013年开始摄影创作,先后有180多幅作品被全国及省市刊载,30多幅(组)作品在省市摄影赛事获,专题作品《子夜警事》被评为“文冠果”杯第24届省摄影艺术展览专题展/纪录文献类“银质收藏作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星期四左眼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