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普利兹克得主安藤忠雄在杭州设计的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借江南音乐节系列活动中的“自然造物展”和“大师班演出”两个项目,正式对外了。
普利兹克有“建筑界诺贝尔”之称,安藤忠雄则是这一行的大师级人物,这座酝酿了五年才终于揭开神秘面纱的建筑,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驱车一前往杭州城区西北方向的良渚,在经过文化艺术中心时,由于植被非常密集,而建筑体量也并不算大,使得整个文化艺术中心被掩藏在的绿荫里。车辆从玉鸟疾驰而去,一不小心就会和这里擦肩而过。
整个中心被划分成三个的功能区块,分别是南面承担美术馆功能的展示栋,北面承担培训教育功能的教室栋,以及中间拥有小剧场、阅读大厅和图书馆功能的文化栋。
三个区块呈三字型布局,又被统一罩在一个屋顶之下。不规则的金属屋顶像极了飞机的机翼,而冰冷的铅灰色外墙透着一股浓烈的工业气质。
最初,当听说安藤忠雄将采用清水混凝土建造艺术中心时,学建筑的里大概都会“咯噔”一下。毕竟,安藤用清水混凝土建造的成名作“住吉的长屋”实在太令人印象深刻那个建筑四面被清水混凝土包围,没有窗户,只有一个入口。
在现场,记者看到,建筑东面,在几天前还是呈现出下沉台阶式的地面,昨天已经被注满了水,变成了一个棱角分明的水池。建筑倒影在池中,严肃而静谧。
“其实这边3月就造好了。”志愿者赵美娟告诉记者,“春天的时候,我们还在这外面还搞过活动呢。但里面一直没有,直到今天。走进来看真的觉得很不一样。很优雅。喏,我们文化村里摄影的已经在那边(教学栋)上课啦。”
虽然赵美娟和她的姐妹们说不清建筑的哪一点让她们感觉特别,但她们在指时发现,建筑虽然看似结构复杂,但内里的通非常简单,也很便于说明。每一个区块都有标志性的陈设可以作为坐标。
27日,良渚文化中心里异常热闹。有穿红底鞋背名牌包的妙龄女郎,有带着抱着电脑晃悠的理工男,有满头白发拄着拐棍却会闭着眼睛欣赏音乐打节拍的老人,还有被父母在参观展览时不可以大声喧哗而变得轻手轻脚的幼童们。
这些人来到艺术中心内部,方逸华 子女在这里活动,交流。像是突然之间,了这座建筑浓浓的工业气息,让它变得轻盈了起来。
这不禁让人想起安藤忠雄,在阐述设计初衷时提及的,“年轻时候去看柯布西耶的作品,最大的感触是建筑的精髓是人与人沟通的场所,希望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未来也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