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设计名人> 文章内容

不想当海报设计师的歌手不是好电影人来和陈世川聊聊电影海报

※发布时间:2019-2-20 10:57:5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对于华语电影来说,从来没有哪一年,有2018年这样,电影海报甚至海报设计师会成为网红——已经渐有大师范儿的黄海,这一年的《小偷家族》《龙猫》中国版海报,让日本影迷也啧啧称奇。

  在今年的金马上,我们注意到了一位来自的海报设计师——陈世川Gelresai,他设计的三款海报的电影,成为金马热门影片。

  金马颁典礼,主持人陶晶莹特别嘉宾席,为大家介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职棒选手王建民,关于他的纪录片《后劲:王建民》入围了金马。近一个月后的12月14日,《后劲:王建民》在上映,开画十天,创出票房佳绩,连续两个周末跻身票房排行榜前十强。

  另外,这届金马上,还有创造2018年春节档票房佳绩的《角头2:王者再起》、从台北电影节到金马引发持续讨论度的《谁先爱上他的》,海报和片名字体设计,都是陈世川。

  三部金马热门影片的海报,都出自同一人之手。这样的密度,让人想起2015年,陈世川设计海报的《破风》、《我的少女时代》、《刺客聂隐娘》接连在上映,让更多业内人士,注意到了这个年轻设计师。

  其实陈世川更早被知晓,是在音乐领域。他从大学开始组乐团,出过两张个人创作专辑,为桑布伊设计的《Yaangad》还入围了金曲“最佳专辑装帧设计”,并担纲了今年第九届金音创作的主视觉设计。

  陈世川的设计,跨足电影、唱片、演唱会、表演艺术、电视节目海报、影展海报等平面设计,已累积打造近百张商业设计作品,在国际间备受肯定。

  陈世川的电影海报设计作品包括:《刺客聂隐娘》、《看见》、《我的少女时代》、《破风》、《骚人》、《角头2:王者再起》、《我的特工爷爷》、《目击者》、《失控谎言》、《痴情男子汉》、《共犯》、《我的青春期》、《回光奏鸣曲》、《指甲刀人魔》、《四十年》、《行者》、《曼菲》、《海的彼端》等

  从创作音乐人到平面设计师的跨界,从音乐创作到美学表达,【映画】最近和陈世川面对面,聊了聊关于音乐、电影、设计的那些事。

  映:最早知道你是原住民歌手,从大学开始玩乐团,隔几年再知道你是以平面设计师的身份居多,怎么从歌手去做设计了,你是如何进入设计行业,又是如何接触到电影海报设计的?

  川:其实这个身份都不是重迭的,我大学主修的是视觉设计,那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设计的案子,大多都是朋友介绍,费用也很低,甚至还有电影美术,各种类型的设计都会接。和玩乐团一样,两边都是打零工的方式。只是说表演的能见度比较高,自然也有一些粉丝,像Suming(舒米恩,大学时陈世川和舒米恩组乐团“艾可菊斯”)也做很多零工,做代课老师、花店的、手工艺、编织等等,大学就是时间最多了。

  那时候还是接平面设计比较多,后来去电影《曲》客串,录电影原声带,看到电影海报的时候,心想“我也可以”,从那时候就开始有念头想要做电影海报,只是没有门道,也没有机会做到,那时候我会用一些照片拼贴合成发在部落格上,都是一些的作品

  后来碰到楼一安导演,他有来看我现场表演,然后找到我部落格,发现我在做设计,他看到我做的胡德夫老师广州的演出海报,于是找到我试着做了第一张电影海报,也是他的第一部长片《一席之地》,牵猴子整合行销公司的王师就看到了那张,之后我们也开始有正式的工作合作。

  我从2009年我就开始正式接电影海报的设计,一开始数量也不多,后来才有慢慢多起来。(编者注:从2008年之后的“后海角时代”,电影有了很大的发展甚至是复兴,电影也开始花预算留在行销、素材、宣传上)可能一开始也只是剧照加字处理,相当于美编的工作,后来海报才变得更像艺术品,因为要专门去设计拍摄,想概念等等。

  川:不一定,还是要看整个行销,最早大部分是用剧照来做,也没有宣传和包装的概念,完全用美学的方式呈现。现在的方式很多,分前导海报、概念海报、人物海报、人物关系海报等。大部分是电影拍完或者开拍,最早介入是还没开拍就会讨论,因为会用到片名,要确定标准字,另外是拍完找我,了解素材和宣传,提拍摄方案。

  一般我们看到的剧照和素材,也是看他们的包装策略。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就会考虑哪些戏可以用来做海报素材,另外海报的团队会在拍摄现场趁空档,美术、妆感和戏的状态都在,专门拍摄海报要用的物料。如果剧照很难用,就要进行棚拍了,这更像是电影的宣传广告,呈现出来的内容可能也跟电影情节没有直接相关。我会依据海报提案, 在现场告诉演员要做哪些动作,表现什么情绪等,像是现场导演的工作。商业片比较多会用到棚拍,偏艺术的电影不会。

  映:在创作上,写歌唱歌可能更主观,而设计工作往往需要更多的服务和沟通,写歌是甲方,设计是乙方,这两者之间如何去转换和平衡?

  川:写歌也有乙方的,只是说甲方出唱片也要考虑在某种程度怎么会比较符合大众流行,纯创作也会要有乙方心态,像我第一张专辑《喜欢可以试穿》也就是用我的部落格名字,作为主打歌,歌词某种程度上要去做宣传服务而用。

  映:相比较一度风行的留白、清新、极简,你的设计往往色彩饱满书法字体也都给人印象深刻,对于自己的设计风格你是怎样定义的,是不是也受到你原住民的出身影响?

  川:其实只是我自己喜欢。一段时间流行的风格和颜色,只是说那时候的流行色系是这些,泛滥是这些只是在一个时间点会出现的流行而已。

  川:我比较老派,我觉得传统的方式比较好,绘图板或者那些先进的工具还没办法很快速地呈现和表达,我想直接写是最快的,从质感上也是。

  川:我本来就喜欢写字,得过国小书法比赛第一名。我们小时候都练过字的,那个年代的都会要寒暑假练字

  其实我觉得那些应该是讲画字,书法讲究一笔而成,而我在设计上必须要把他们做风格化,很多字体风格也都不一样,把他们转换成图像,再加上后制。

  映:从这几年的原创作品、金曲、金马我们都看到当下的设计力量也是各放异彩,看到你也有担任金曲评审,来说说装帧设计作品的评选。

  川:我觉得有很大的关系是大家在突破的东西叫主流,我们在评选出小子(廖小子,第29届金曲最佳专辑装帧设计)的时候,并不是说他的东西非主流,而是所有入围的都做出了很多分流的东西,包括音乐也是,比如主流的东西有叫西洋音乐,当它不能被分类的时候就叫世界音乐。

  当评审才知道报名的量非常大,也有很多的新生代,即使很有名气的设计师,投进金曲的作品也只有一张,所以专辑的设计市场并没有被部份的人垄断。(映:主流和非主流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会改变,跟平台、渠道都有关)我觉得现在要清楚主流有什么东西,设计也是。

  映:现在如何定义专辑的装帧设计,CD已经不是音乐最主要的载体,专辑在装帧设计是要附加价值的,人家才会去买,什么样的设计才算是好设计,但我又很痛恨非正常尺寸,越来越多

  川:观念已经在改变了,CD更像是纪念品或是周边商品。设计不限于形式,一定会越来越复杂,周边商品一定会越来越花俏,而且不会只是设计成长篇的样子,会变成其它形式。现在设计实体是给收藏来用的,你总不能规范收藏品都是正方形吧,因为歌和歌词网络上已经都有了,唱片设计就是一个商品。

  川:没有想做,因为周边很多东西都附属在别人的创作之下,展览可以,但现在还没有计划,以后会做,不用急,开始展的时候也就要开始做和检讨。

  最后正式海报依然用前导海报穿40号球衣的背影,精准地诠释了王建民的传奇故事,棒球术语裡late life是球进捕手手套之前的尾劲,王建民跟他的伸卡球一样,一样迷人,一样后劲很强!这报受到很多粉丝的喜爱和好评,许多人特别找来收藏。

  主视觉一定是要主角吗?提案中以为不会被采用的海报,无心插柳成为正式海报,对设计师而言,也是有一种特别的惊喜。

  转型升级的金音GIMA,陈世川重新打造金音识别标志,全新打造金音识别系统,以启动、、交流、结合、凝聚作为核心,设计崭新的视觉露出。

  以与阿根廷的对蹠点做发想,加上层层堆叠篓空的设计,藉由音乐把思念从带到了世界的另一端。

  一张黑,一张白,卑南族的桑布伊两张专辑都在金曲上发放异彩,也许是认识创作人本身,也会给设计师带来更多的灵感。他们的生长,或者是桑布伊常说的话,都会给陈世川找到创作的灵光。

  设计这件事更偏向于服务。原来这张聂隐娘发行商担心原来的设计太前卫无法吸引观众,另外找世川来改款,要求必须同时出现与张震。

  《破风》的海报有十多款不同的设计,都很帅。但这张前导海报最特别,没有脸,只有腿,但是肌肉线条和片名书法全都充满了劲力。世川说,前导海报可以放进更多创意。

  从音乐创作人到平面设计师,世川永远有让人惊喜不完的才华,多元的设计风格,独树一格的手写标准字,信手涂鸦的手绘插画等,无一不透露出作品的细致和温度。这次的见面似乎不太像是一次采访,更像是一场久别重逢的老友闲聊。

  2007年和2012年,我在上海看到了东海岸的原住民表演,也让我知道和认识了陈世川,和他的音乐;2013年底,我第一次到行跨年,第一次进的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是《看见》,隔了两三年后才知道原来电影海报是陈世川设计的。采访中我问他的设计风格和自己的原住民出身是否有关,他说不是,但在我看来,饱满的色彩富有强烈冲击感的字体,无一不带着特别的力量,仿佛东海岸的大地的力量,如果一定要说他的风格,可能就是他的视觉像音乐一样,有起有伏,带给大家直指感受和触动吧。

  他说现在品展还太早,不着急,他说只是把要表达的意思转换成图像,而这过程就是慢慢的一点一滴的累积和吸收,就像写歌一样,我想起2013年朋友在为我带回世川的第二张专辑《那个猎人穿裙子》,低调的不张扬,慢火会炖出一锅好汤。

  段曦打谢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