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业设计> 文章内容

赋能新人才培养 工业设计产教融合专家论坛在沪举行

※发布时间:2021-3-23 4:18:2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金字旁的女孩名字中新网上海新闻12月30日电 (王晶瑜 许婧)工业设计的本质是什么?中国的文化竞争力在哪里?如何破解产教融合的老问题与新挑战?工业设计行业的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更好地服务“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促进“新文科”与“新工科”的新一轮发展,12月27日,工业设计产教融合专家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举办。

  该论坛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装饰》社、大学艺术与科学中心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主办,华东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承办,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柳冠中公益基金支持。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王慧锋,校名誉教授、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柳冠中,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装饰》主编方晓风,来自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装饰》、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溯洄设计等多所高校和企业的专家,以及近百名师生与来宾参加了论坛。论坛由艺术学院院长丁伟主持。

  王慧锋副校长在致辞中对参加论坛的领导、来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谈到,在深化新工科、新文科教育背景下,本次论坛以融合为主题,紧跟设计学发展前沿,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新设计教育战略,旨在推进社会人文、科技革新和产业转型的交叉融合,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深化设计学科的内涵与发展,积极推进新一轮设计学科建设。同时,王慧锋表示,在希望无限和创新无限的时代,更加期待设计驱动城市和产业的发展,以更好的状态迎接建党100周年!

  柳冠中教授以“设计改变未来,‘中国方案’——中国工业设计践行的方向”为题作了主题。他从对引进工业设计的理解视角、子不全面的问题出发,强调设计必须重新格式化,重新思考工业设计的本质是什么,思考中国的文化竞争力在哪里。柳冠中指出,中国的未来要走社会的产业链,要制定中国的方案。在全世界设计在探讨生态、社会为本、绿色服务的时候,我们也必须拿出新、新产业、新的社会,也就是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新农科,一定要重新认识这个“新”字。

  通过讲述中国的精辟文字艺术、的灶王文化、孟母三迁、司马光砸缸等案例,柳冠中向大家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他激励年轻一代人要“回过头来”,重新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站在沉淀了五千年文明的人类文化的肩膀上为中国设计作为,中国的未来必将更好。

  方晓风教授就“工业设计产教融合”作了主题。他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了产教不够融合:一是由于条块分割的管理问题,导致出现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况;二是由于社会发展的进化使得分工越来越清晰,从而导致产教分离。“产教融合的前景应该是教育和产业相融共生、相互成就。”方晓风从产业思维、导向、教学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四个方面出发,讲述了站在院校的立场上,该如何从实际出发促进产教融合。一是在教育过程中介入产业思维;二是在建立教育教学体系时明确面向产业的内容;三是对于教学师资队伍人才的建构需更加灵活;四是教学内容不应只停留在具体的产品问题,而是要对产业模式进行探讨。

  此外,方晓风在设计学科研究范式、可持续的支持设计发展、支撑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价值观层面、设计学科的知识体系建立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分享了其独到的见解。

  在圆桌论坛环节,1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工业设计产教融合进行了探讨。与会专家分别介绍了自身所研究的学科与方向,并对设计创新、产教融合背景下工业设计教育与学科的协同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圆桌论坛由大学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副所长斌主持。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汪军向大家介绍了学院目前的发展状况与未来展望:正在研究设计类课程的授课标准体系;正在通过项目制、工作室制等方式,打通专业和专业之间的隔阂;正在通过与企业签订产学研平台,拓展实践平台;正在持续发力,致力于打造一流学科。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党委赵菡表示,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艺术学院将不断前行,努力打造具有华东理工大学特色的工业设计学科。同时,她代表学院再次向各位专家发出诚挚邀请,欢迎专家们以后多来华理,彼此有更多思想上的碰撞。(完)